机构设置

植物检疫与外来有害生物



一、学科组简介:
   
    本学科组主要从事林业植物检疫理论与技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入侵生物学和生态学、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除研究任务外,该团队还承担着“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的日常业务工作,负责组织我国新发现林业有害生物的检验鉴定,疫情风险评估,及时发布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信息,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和信息服务。本学科组在植物检疫技术法规和标准、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快速诊断与鉴定技术、入侵生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等方面建立了稳定的研究队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二、学科组研究方向:

1.植物检疫技术法规与标准研究:
    研究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定殖、扩散及暴发成灾的“生物入侵链”,研究如何改变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运输和储藏方式,切断生物入侵链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和方法纳入国家法律法规体系。

2.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快速诊断与鉴定技术研究
    借鉴医学临床诊断学方法,将症状学和实验诊断学相结合,利用本研究团队建立的“世界主要国家危险性林木和花卉有害生物数据库”,开展比较症状学研究。根据有害生物在林间和植物体内可能的分布格局,设计采样方法和时间,并利用控制方法作验证,快速诊断症状原因,鉴定有害生物的属性,从而解决林业生产的实际问题,并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早期预警。大量的诊断案例也为植物医学学科的建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研究
    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框架的指导下,综合利用工程学方法,对风险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提出进境植物及其可携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和方法。该方法一是考虑入侵生态学特点,将入侵生物和环境互作纳入了分析内容;二是综合比较各种入侵种适生区域预测模型(如CLIMEX,MaxEnt和@RISK等)的优缺点;三是重点研究风险管理策略,为外来有害生物的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4.森林疫霉菌的分类、致病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疫霉菌进行系统调查和鉴定,摸清我国森林疫霉菌的种类,掌握其致病性、寄主范围、潜在分布区和风险性,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及与国外已报道疫霉菌之间的亲缘关系,探讨重要种群在森林中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其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寄主、地理来源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5.林业外来昆虫地理种群遗传变异及入侵机制研究
    主要以典型入侵种刺槐叶瘿蚊为代表,运用分子标记手段研究外来种在新侵入地种群繁殖扩散的遗传学机制,探讨新入侵种成功定殖的生物、生态学机制,为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提供科学数据。

6.昆虫分类与鉴定
    主要以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类群为代表,综合外部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开展分类鉴定、分子系统学以及寄生关系研究,为林业重要蛀干害虫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7.林业有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分类鉴定、系统进化与生态危害研究
    主要以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指示类群之一——桑寄生科Loranthaceae及其近缘类群为代表,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重建桑寄生科及科下等级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进行其DNA条形码快速鉴定、生态危害与风险评估等研究,为寄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控制有害寄生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等提供理论基础。

三、学科组业绩:
   
    先后主持国家标准专项“主要林木花卉产品安全限量及控制标准研究”、国家标准修订项目“森林植物害虫分类与代码”、林业行业标准“有害植物的分级标准”和“全国森林病虫害代码”等国家和行业标准项目,参与中国工程院“新时期我国生物安全战略与法规研究”,与亚太林业入侵物种网络共同承办了亚太“森林健康技术和植物检疫标准”研讨会。通过这些研究和交流活动,为国际林木花卉产品安全限量及控制方面的植物检疫标准提供了基础数据,扩大了中国在国际林业和花卉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同时,确立中国在亚太区域林业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先地位。编著出版的《林业生物安全总论》,在国内外首次界定了林业生物安全的概念,从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新时期我国生物安全战略与法规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十三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及风险评估等多项课题。完成重要林木有害生物中间关系及其种群成灾机制的研究、树木与有害生物互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枣实蝇天敌资源调查等科研项目;引进栎树疫霉检测鉴定技术及风险预警系统、枣实蝇防控关键技术、草坪褐斑病快速诊断及控制技术等;建立林业微生物生物菌落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林业生态环境监测及森林保护数据采集与共享数据平台;出具国家林业局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风险评估报告数百份,累计1400余种。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制(修)订国家及林业行业标准2项。累积培养7名研究生,1名新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培学员,1名“西部之光”计划学员。

四、研究队伍:




赵文霞:研究员,首席专家,zhaowenxia@caf.ac.cn

    1963年生,博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并获农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硕士学位,2008年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森林病理及生物灾害管理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标准、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及风险评估等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专(编)著7部。现任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副所长,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林业检疫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副主任。



姚艳霞:副研究员,专家,yaoyxzd@163.com

    1972年生,博士。2005年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农学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出站后留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工作。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有益昆虫研究组(USDA-ARS Beneficial Insect Introduction Research Unit)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入侵昆虫群体遗传学、昆虫分类学、天敌昆虫学及植物检疫等研究工作。主持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6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6项,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8篇;出版专(编)著2部,制(修)订国家标准2项。2015年获美国农业部特别贡献奖,2008年获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二等奖,2004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淮稳霞:助理研究员,专家助理,huaiwx@126.com

    1977年生,博士。2000年6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3年6月在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获学位。2003年7月至今在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从事科研工作,2013年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和风险分析、林木病原菌的分子检测、鉴定及森林疫霉菌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参与国家十五重大技术标准专项、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子项目、国家林业局标准专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林业科学技术推广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等多个课题。目前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3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



林若竹:助理研究员,专家助理,linruozhu@126.com

    1983年生,博士。2006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致力于:(1)寄生性种子植物,尤其是桑寄生科及其近缘类群的形态学与分类学、系统学与进化学研究;(2)森林有害寄生植物的分类鉴定与生态危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中国林科院及森环森保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两项;参与多个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编学术著作3部。

五、近五年发表专著论文等:

学术论文(*示通讯作者,#示共同第一作者):

Yan-Xia Yao, Jian J Duan*, Keith P. Hopper, Jason L. Mottern and Michael W. Gates. A new species of Oobius Trjapitzin 1963 (Hymenoptera: Encyrtidae) from the Russian far east that parasitizes eggs of emerald ash borer, Agrilus planipennis (Coleoptera: Buprestidae). 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6, 109(4):629–638.

Ruo-Zhu Lin#, Rui-Qi Li#, An-Min Lu, Jun-Yi Zhu, Zhi-Duan Chen*, Comparative flower development of Juglans regia, Cyclocarya paliurus and Engelhardia spicata: homology of floral envelope in Juglandaceae.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6, 181(2): 279–293.
Gerhard Glatzel*, Hanno Richter, Mohan Prasad Devkota, Guillermo Amico, Sugwang Lee, Ruo-Zhu Lin, Michael Grabner, Bryan A Barlow, Foliar habit in mistletoe-host associations.Botany, 2016, 10.1139/cjb-2016-0238.

Yan-Xia Yao, Wen-Xia Zhao*, Xing-Pu Shang. Development of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of 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 (Diptera: Cecidomyiidae), a North American pest invading Asia.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2015, 18 (15), pii: 127. doi: 10.1093/jisesa/iev104. Print 2015.

Xingpu Shang#, Yan-Xia Yao#, Wen-Xia Huai, Wen-Xia Zhao*. Populati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the black locust gall midge Obolodiplosis robiniae (Haldeman) (Diptera: Cecidomyiidae): a North American pest invading Asia. 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2015, 105(6): 736-742.

Jian Zhang; Min Chen, Xiao-Yu Dong, Ruo-Zhu Lin, Jian-Hua Fan, Zhi-Duan Chen*. Evaluation of four commonly used DNA barcoding loci for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of the family Schisandraceae. PLoS ONE, 2015, 10(5):e0125574. doi:10.1371/journal.pone.0125574.

Wen-Xia Huai, G. Tian, E. M. Hansen, Wen-Xia Zhao*, E. M. Goheen, N. J. Grunwald, C. Cheng. Identification of phytophthora species baited and isolated from forest soil and streams in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Forest Pathology, 2013, 43(2): 87-103.

Zhong-Qi Yang*, Xiao-Yi Wang, Yan-Xia Yao, Juli R. Gould, Liang-Ming Cao. A new species of Sclerodermus (Hymenoptera: Bethylidae) parasitizing Agrilus planipennis (Coleoptera: Buprestidae) from China, with a key to Chinese species in the genus. 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2, 105(5): 619-627.

Jing Gu, Jun-Xia Su, Ruo-Zhu Lin, Rui-Qi Li, Pei-Gen Xiao*. Testing four proposed barcoding marker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within Ligustrum L. (Oleacea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1, 49(3): 213-224.

尚兴朴, 淮稳霞, 赵文霞, 姚艳霞*. 刺槐叶瘿群体微卫星分析中样本量对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 植物检疫, 2016, 30(1): 32-35.

尚兴朴, 姚艳霞, 赵文霞*. 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中国森林病虫, 2015, 34(4): 33-36.

杨忠岐*, 王小艺,曹亮明, 姚艳霞, 唐艳龙. 管氏肿腿蜂的再描述及中国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 (Hymenoptera: Bethylidae)的种类.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 30(1):1-12.

崔贝, 林若竹, 赵文霞*, 秦岭凤县地区桑寄生科植物资源调查,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 29(3): 83-86.

崔贝, 林若竹, 兰宗科, 赵文霞*, 秦岭南坡北桑寄生生态危害状况评价, 林业科学, 2014, 50(10): 86-93.

姚艳霞, 赵文霞*, 常聚普, 屈志成, 李占文. 枣园桃蛀果蛾寄生蜂种类及其与寄主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12, 32(12): 3714-3721.

淮稳霞, 程衬衬, 李东林, 赵文霞*. 中国局部地区草坪立枯丝核菌的rDNA ITS序列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4): 200-205.

程衬衬, 淮稳霞, 姚艳霞, 赵文霞*. 中国腐霉属新记录种Pythium nunn的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系统发育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8): 199-204.

程衬衬, 淮稳霞, 姚艳霞, 赵文霞*. 栎树猝死病菌国外研究进展. 中国森林病虫, 2012, 31(1): 27-32.

哈米提, 姚艳霞, 赵文霞*, 淮稳霞. 新疆苹果巢蛾寄生性天敌调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1, 27(1): 128-131.

淮稳霞, 赵文霞*, 姚艳霞, 张敏. 危险性林木新病原康沃尔疫霉对我国的风险分析. 植物检疫, 2011, 25(5): 50-54.

淮稳霞, 赵文霞*, 姚艳霞, 张敏. 危险性林木新病原康沃尔疫霉对我国的风险分析. 植物检疫, 2011, 25(5):50-54.

罗正均, 淮稳霞, 赵文霞, 田国忠*. 我国木本植物根癌病检疫与防治问题思考.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4): 6-11.

著作:

杨忠岐, 姚艳霞, 曹亮明.寄生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2015, 科学出版社,35.7万字.

赵文霞, 姚艳霞等.林业生物安全总论. 2012, 中国林业出版社, 16万字.

赵文霞等. 国家标准(GB/T 15775-2011)《森林害虫分类与代码》. 2011, 中国标准出版社.

六、挂靠机构:国家林业局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
   
     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趋严重,生物灾害发生频繁,全球生态与公共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正视生物安全问题,全面开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研究与管理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项工作。我国是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传入我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发展及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威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在此形势下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在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批准成立“国家林业局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旨在为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危害提供技术保障和科技支撑,并推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国际合作工作。

七、“鉴定中心”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有:(1)林业有害生物的权威检验鉴定;(2)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风险评估;(3)发布国外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动态信息。

    迄今为止已完成国外引种植物的风险评估报告300多份,累计1400余种;发布有害生物预警50多次;出具“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意见书4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