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院士风采



一、蒋有绪院士

蒋有绪先生出生于19325月,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林学家、生态学家之一,森环森保所名誉所长。

他长期从事森林地理学、森林群落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森林可持续经营等研究。他于1960年在四川省西部米亚罗高山林区建立了亚高山针叶林长期生态定位研究站。他深刻地分析了我国亚高山针叶林与寒温带针叶林在发生上的历史联系和相对独立性,提出我国西南亚高山森林的发生在生态学上受外区成分水平辐凑、垂直分异和区域内部差异的生态隔离三过程所影响的学术假说。在加深认识亚高山森林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川西高山森林经营应以水源涵养作为主要方向,他的成果成为我国建设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体系工程项目的理论依据。八十年代,他又建立了江西大岗山杉木、毛竹林生态定位站,并促进了林业系统 其它生态定位站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国家林业局已建立了18个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推动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发展。他通过八十年代对海南岛 尖峰岭热带林生态定位站研究,对热带林结构与功能的认识,结合1981年至1983年国家农委、科委和科协组织的“海南岛大农业建设与生态平衡”综合考察作为秘书长对中央的报告,促进了海南岛热带森林于1987年在我国最早实施天然林禁伐。他于1993年至199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他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主要森林的分类、分布、生态系列及生活型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群落性特征,并提出了我国森林群落以“亚建群种层片”和“生态种组”的二元分类系统。在近期他重点研究海南岛热带林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保护机理和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他曾代表中国专家参加了国际温带与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研制。他还重点参加了国务院“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战略研究”。

作为项目主持人和主要完成人取得的科研成果有:“2000年中国森林发展及其环境效益预测”1989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研究”1990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山地森林”1991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我国用材林基地立地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1992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东北天然林区立体林业经营研究”1997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他荣获国家林业局林业重大贡献奖。发表论文、专著近180篇,译著5本。他先后培养硕士、博士 、博士后近20人。

蒋有绪先生曾担任国际林联亚高山组副主席、主席,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林业支持项目特别工作组组长,IGBP中国委员会委员;SCOPE中国委员会委员。目前任国家气候委员会委员,国家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全球变化及区域响应研究”两个重大研究计划的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科学 咨询委员;《林业科学》副主编;《林业科学研究》副主编;《植物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自然资源科学》、《植物资源与环境》等刊物编委。兼任北 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北华大学等教授或名誉院长职务。

蒋有绪先生1991年被批准为林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聘为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


二、刘世荣院士

刘世荣院士出生于19623月,辽宁人,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森林生态学领域首席专家,国家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IUFRO)副主席,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执委,国际科联工作协调委员会(ICSU-CHINA)委员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森林生态分会理事长,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资源与生态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副主编和植物生态学报编委,《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副主编,《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Ecohydrology》和《Forestry》等国际期刊编委。

1980年-1984年,沈阳农业大学林学系,获学士学位;1984年-1987年,沈阳农业大学林学系,获造林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1987年-1990年,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获生态学博士学位;1990年被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工作;1994年-1995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后;1995年-1996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修;1996年-1998年,任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2004年,任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所长;2004年-2014年,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14年-2018年,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并兼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18年-2022年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分党组副书记。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领域研究,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天然林生态恢复、人工林地力衰退与长期生产力维持机制和多目标经营、森林生态水文学和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等方面的研究。曾取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第四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编或参编的学术专著有11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多篇。近五年主持过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对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影响机制重大项目”的课题“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作用机制”(2013-2017)、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气候变化对森林水碳平衡影响及适应性生态恢复》(2014-2017)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南和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2016);目前,正在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恢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的项目“两屏三带”生态系统服务格局优化”。